改正朔的目的,在于表明新王是“受命而王”,以新统取代旧统,具有“天意”方面的合法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非继前王而王”[302]。
董仲舒的三统说,引进了五行理论,或者说,三统说吸收了五德终始说的思想成分。五德终始,是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创建的关于历史演化的学说。《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邹衍“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认为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相应的“德”,相生相克,循环变化,决定着王朝的兴替和制度的嬗变。董仲舒相信这种五德终始的理论,并将五行与阴阳扭结为一,作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骨架。他盛赞“五行莫贵于土”,“五色莫贵于黄”[303],主张汉代以“土德”受命,这一观点后来为统治者和思想界所认同。
从政治目的来看,董仲舒制造的三统循环学说,当然是为了“为汉制法”。台湾有的学者指出,在五德说已普遍流行之际,董仲舒费尽心机提出三统说,“其主要原因即在于历法的需求”,“想借天意将汉代政教纳入儒家思想的正轨”[304]。这个见解颇有道理。但我认为,恐怕更为重要的是,董仲舒要建立一套新的政教制度,为汉王朝的长治久安作战略性的建设。而这,就必须超越历史观方面的传统的五德终始理论。实际上,后来在历法上“三统历”的实行,正反映出董仲舒“为汉制法”的匠心所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