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藏九喻
《大方等如来藏经》所说众生身中如来藏性之九喻:如萎花中之佛像、岩树之蜂蜜,桧中之杭梁、不净处之金、贫家之宝藏、庵罗果之种、弊物中之金像、贫女所怀贵胎、模中之金像。
◎额珠
额珠,亦作“额里之珠”、“额上珠”。出《涅槃经》卷七。谓力士眉间之金刚珠在相扑中没入肤里而不自知,其处生疮,良医为出珠,执镜令见珠在面上,力士见已,生奇特想。喻众生自身虽有佛性,而不能见。
密宗知识
◎密宗的形成
印度密教从诞生到占主导地位的整个历程,可分三个阶段:1.初期阶段,所谓古密教或“杂部密教”时期;2.中期阶段,即纯粹瑜伽密教或“正纯密教”时期;3晚期阶段,即密教分化产生金刚乘、时轮教时期。
所谓古密教或“杂部密教”大致相当原始佛教晚期和部派佛教时期。在此一时期,佛教中出现了密宗的萌芽。咒术本来是一种远古的、流行于印度民间的原始信仰,释迦牟尼在开创佛教时,对这些咒术、密法是采取抑制和排斥态度的。但后来随着佛教教团的扩大,不少推崇咒术密法的婆罗门教徒进入佛教,对佛教产生影响,使某些咒术,如所谓“治毒咒”、“治齿疼咒”、“保佑身体得安慰的善咒”等,已个别地被佛教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