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发动第五次“围剿”,先后调集了69个师9个旅,总兵力在50万人左右。直接用于“进剿”中央苏区的有55个师7个旅,远远超过前四次“围剿”的兵力投入。其部署分为北、西、南三路大军,以北路为主攻部队。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前敌总指挥蒋鼎文,指挥33个师、3个旅,下辖第1、2、3路军及浙、闽、赣边区警备区。其第1路军总指挥由顾祝同兼,副总指挥刘兴,辖4个师、1个骑兵旅及1纵队,再加税警总团等;第2路军总指挥由蒋鼎文兼,副总指挥汤恩伯,辖2个纵队、1个预备队,共6个师及1个补充团;第3路军总指挥由陈诚兼,副总指挥薛岳,辖3个纵队及1个守备队,共18个师及1个补充旅。此为“围剿”军之主力。何键的西路军和陈济棠的南路军,则基本上取守势,担任防堵红军向西、向南突围的任务。
北路军的部署则以一部构筑金溪、崇仁、新淦、吉水、乐安、宜黄一带的碉堡线,防止红军北进,并相机向古龙冈方向推进,策应作战。主力集中于南城、南丰、黎川之间地区,构筑碉堡封锁线,逐步向广昌、宁都方向渐次推进。另以一部控制于赣江两岸之安福、吉安、万安、遂川一带,协同西路军“围剿”湘赣边的红军。
按照蒋介石的计划,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应于1933年10月中旬开始,故他明令各部队务必在10月中旬集中完毕。但实际上,还在9月25日,已经完成集结的第3路军陈诚所部已率先开始向苏区推进。28日,国民党“围剿”军3个师从南城、硝石向仅有少量红军兵力驻守的黎川发动进攻,闽赣军区司令员萧劲光率教导队迅速撤出黎川,退至60里外的溪口。中共中革军委为收复黎川,下令彭德怀率领的东方军进攻硝石、资溪桥和黎川之敌,命令中央军主力由永丰、乐安地区东移,攻击并牵制南城、南丰之敌。10月7日,东方军在向硝石推进的途中,与国民党“围剿”军在洵口激战,至10日战斗结束,取得了胜利。随即红军第3、5、7军团受命进攻硝石,试图切断黎川与南城方向国民党军队之间的联系。但连战数日,未能寸进。红军也没有能够阻止住南城方向国民党军队向东推进。彭德怀因此不得不率部很快停止了对硝石的进攻,回到了洵口、莲塘一线。随后,中共中革军委又下令红军主力进到抚河以东,想要在资溪桥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决战。结果是连攻数日,不仅没有占领资溪桥,红军相反遭到国民党军堡垒火力和空中轰炸的沉重打击,损失巨大。至10月26日,部队不得不撤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