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会质疑说,这观点太片面了,事实上有一些犯罪人,他的学识、地位、财富都比一般人高很多,人家有什么可自卑的呢?那是因为变态人格内心的自轻自贱是源于“自我评价”。打个比方:你有1000万或者1个亿,周围的人都会觉得你很牛,但是你自己心里非要跟马云和马化腾较劲,你当然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关键问题在于,你片面而又错误地坚持认为,你不能成为马化腾和马云那种人,不是你自身的原因,是因为他人的犯错、社会的不公和政府的管制,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交媒体上,会看到某些在别人眼里有不错学识或者有一定财富积累的人,经常发表一些仇恨社会和仇恨国家言论的原因。
言归正传,回到案子中。被害人是失意人,那犯罪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骆辛开始在心里默默给犯罪人画像:很明显,能够通过制造横死假象,连续杀死三人,却又几乎没露出破绽的人,说明他的心智和阅历已经相当成熟,年纪应该不会太轻,骆辛的估计是在30岁以上。
另一个很明显的事实,“下雨天”是激发犯罪的因素之一。这种外在因素,一旦成为犯罪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说明对犯罪人已经形成强迫性暗示,而强迫症的本质是恐惧和没有安全感,这就说明犯罪人眼下的生活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让他不可抑制地去联想发生在某个雨夜中令他终生难忘的惨痛经历。然而就如前面分析的那样,犯罪人目前的生活虽不尽如人意,但不意味着他在现实社会中地位低下,宁雪、吴俊生、孙小东死前都曾在东城区留下过足迹,说明犯罪人日常应该也活跃在繁华的东城区域,再加上他有可能时常光顾浪客酒吧,说明他至少应该比普通的上班族要生活得从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