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主要讲述春秋晋灵公时期,赵盾一家三百多口尽被武将屠岸贾谋害诛杀,仅留存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即赵氏孤儿 为保存赵家唯一血脉,晋国公主即赵氏孤儿的母亲托付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带走,并自缢身死 程婴将赵氏孤儿藏在药箱中,欲带出宫门,可又偏遇到屠岸贾部下韩厥 韩厥深知此乃忠良之后,便放走程婴和赵氏孤儿,后自刎身亡 屠岸贾搜不到赵氏孤儿,遂下令将全城一月到半岁间的孩子都囚禁起来,并称如果窝藏赵氏孤儿者再不交出孩子,就将这些孩子全部杀死 程婴走投无路之下找到了晋国退隐老臣公孙杵臼,并与公孙杵臼商定,用自己的孩子替代赵氏孤儿 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假意告发公孙杵臼,引屠岸贾到公孙杵臼家中搜到了假孤儿;屠岸贾杀死假孤儿后,公孙杵臼撞阶自杀 程婴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20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得知真相后杀死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 该剧以春秋时晋国的一段历史为背景而进行加工创作 据《左传》《史记》等史籍记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景公在位之时 孤儿先是被藏在宫中,后隐居山林,长大后韩厥为他请封 现在的山西省盂县太行山深处,还有传说中程婴与孤儿隐居过的“藏山寺” 纪君祥从《左传》《史记》等史籍取材,并据历代流传的程婴保存赵孤的故事,进行加工创造,写成了该剧 该剧基本上是按照历史事实编写的,但在情节和人物安排上,也作了一些比较大的改动 程婴最初受托救孤,是出于“向在验马府门下,蒙他十分优待,与常人不同”的感恩报恩思想 当屠岸贾要杀晋 国全国的婴儿时,他是为了”一者报赵附马平日优待之恩,二者要救晋国小儿之命” 随着救孤斗争的发展,公主、韩厥、公孙杵臼以及程婴的亲子一个接一个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对程婴和赵氏孤儿来说,牺牲者的嘱托和希望在不断增加,复仇的内容在不断增加 程婴凝聚了剧中每个牺牲者反抗邪恶的力量,并将这力量传递给赵氏孤儿,使他得以完成牺牲者的嘱托,报了冤仇 在程婴身上,不仅表现感恩知报的忠义,也表现了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在剧中,屠岸贾是恶、奸、非正义的化身 他把持朝政、欺瞒君上、杀戮忠良 他因与赵盾不和,就千方百计暗害赵盾,又凶残地将赵盾满门良贱三百口诛尽杀绝,就连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也不放过 当他听说走了赵氏孤儿,竟然下令“把晋国内但是半岁之下,一月以上,新添的小厮,都与我拘刷将来,见一个剁三剑,其中必然有赵氏孤儿 可以除了我这腹心之害 ”如此茶毒生灵,多么残暴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没有将屠岸贾这个人物简单化,除了昭示他的凶残狠毒,也写了他的阴险与狡诈 韩厥是为救孤献身的第一位义士 他虽然是屠岸贾的下将军,但他又意识到自己“也是于家为国时臣”,他看透了“忠孝的在市曹斩首,奸佞的在帅府内安身”的本质,对屠岸贾这个“人间恶熬”深恶痛绝 从国家和正义考虑,韩厥相信“有一日怒了上苍,恼了下民,怎不怕沸腾万口争谈论,天也显着个青脸儿不饶人”,这既表现了天从人愿的思想,也为他舍生取义张了本 第二折,已经退隐在太平庄的老臣公孙杵臼,对腐败的朝政进行了愤怒的谴责,对昏君奸臣充满了愤恨,对自己退隐田园保全生命的选择充满了庆幸,这些都充分地表现了这位老义士的思想境界,也为这个为保全自己而庆幸的老人救孤献出生命,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纪君祥《赵氏孤儿》中,庄姬为了遗孤能顺利得救而自缢身亡 自此,庄姬的命运结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即便如此,从《赵氏孤儿》剧本整体出发,作者对于庄姬的形象塑造仍是十分“吝啬” 仅在楔子和第一折中有对她寥寥数笔的描写 复仇意识古人经常把历史上一些重大政治斗争的原因解释为“忠”与“奸”的对立,这当然是很简单化的处理,该剧基本上也是这样做的 剧中程婴的行为 是为了报答赵朔平日的优遇之恩 宋代的皇室姓赵,他们对这一段故事情有独钟,一再为程婴、公孙杵臼和韩厥修祠立庙、加封爵号,这对后来写“忠奸斗争”的戏剧有较大的影响 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屠岸贾之“奸”与赵氏之“忠”,在剧中主要是作为基本的背景,是作为对两大家族之间对立的简便的解释而出现的,作家并无意对此作过多的渲染,家族复仇意识在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该剧的主题,不是简单的忠与奸的对立 在表现这种复仇意识时,作者又强调了弱者对于残暴的反抗 屠岸贾杀绝赵氏一门三百余口,又为了斩草除根而准备杀尽晋国所有婴儿,这为程婴、公孙杵臼等人的自我牺牲提供了较单纯的“忠”更有人情味的道义根据 韩厥决定放走程婴和他所携带的赵氏孤儿时的一段唱词,“子见他腮脸上泪成痕,口角内乳食喷,子转的一双小眼将人认 紧帮帮匣子内束着腰身,低矮矮怎舒伸”,也表达了对无辜的弱小者的同情 深重悲剧统观《赵氏孤儿大报仇》全剧,确实是“假团圆,真悲剧” 它集中体现中国古典戏剧的伦理主题“忠孝节义”,它的悲剧在于忠奸斗争的忠义落败和义士大无畏的自我牺牲 它看似写作了一个“大团圆”结局,实则悲剧意蕴极强 恶人最终受到惩罚,正义得以伸张,使“三百口冤魂,方才家自有主”,符合中国传统“因果报应”的思维模式 但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深重的悲剧上的 诸多的人为了成功复仇走向了死亡或毁灭,而屠岸贾在作威作福二十余年后才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 《赵氏孤儿大报仇》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戏剧冲突首先,是尖锐激烈、波澜跌宕的戏剧冲突 屠岸贾要陷害忠良,程婴等人要护卫忠良,这是一场邪恶与正义之间的冲突 在冲突发展的初始阶段,屠岸贾要搜出赵氏孤儿,派人“把住府门,不搜进去的,只搜出来的”,“等一月满足,杀这小厮” 公主在危急中求救于草泽医生程婴 程婴犹豫不定,公主只好手托婴儿跪地哀恳,从而打动程婴,决定冒死相救 可程婴在临别时又担忧公主在严刑威逼之下,暴露救孤之事 为取信于程婴,公主最终自缢而死 这是全剧的第一个冲突 将军韩厥把守宫门,指着程婴的药箱,仔细审视程婴的神态,反复诘问,最后当面揭破:“你道是桔梗、甘草、薄荷,我可搜出人参来也 ”最后韩厥欲放走程婴,程婴却反问:“将军,我若出的这府去,你报与屠岸贾知道,别差将军赶来拿住我程婴,这个孤儿万无活理 罢,罢,罢 将军,你拿将程婴去,请功受赏;我与赵氏孤儿,情愿一处身亡便了 ”韩厥不作犹疑,毅然自刎,借以激励程婴的救孤之心,表明自己的纯洁之志,从而树立起了为正义而殉身的壮烈形象 这是全剧第二个冲突 终于,两条人命换得孤儿脱离险境 却不料,一波才平,一波又起 凶残的屠岸贾见走了赵氏孤儿,便下令:“把晋国内但是半岁之下,一月之上,新添的小厮,都与我拘刷将来,见一个剁三剑,其中必然有赵氏孤儿” 这一交代,使矛盾冲突进一步加剧,揭示出《赵氏孤儿大报仇》戏剧冲突的社会意义,使这一历史故事脱离了一般忠奸斗争恩恩怨怨的窠臼,获得了新的生命 第三折中屠岸贾面对出首告发的程婴,冷静地审问:“你和公孙杵臼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因何告他藏着赵氏孤儿 ”程婴临变不乱,安详从容地说出一番至理;为了挽救一国生灵,更是免我程家绝后 屠贼觉得在情在理,才转疑为喜 屠岸贾杀气腾腾,直奔太平庄,捉拿公孙杵臼 遭到严刑逼问时,公孙一边矢口否认“藏孤”之事,一边反问:“是哪个埋情出告 ”当屠岸贾回答:“现有程婴首告着你哩”时,公孙立刻骂道:“原来这程婴舌是斩身刀 ”这一骂又是在做戏,其用意全在于打消屠贼的怀疑,掩盖二人合谋“救孤”的真相 但是,狡猾的屠岸贾并没有因此消除疑虑,反而让程婴拣一条不粗不细的棍子打公孙杵臼 这一招十分厉害,它既可观察公孙杵臼的反应,又可考验程婴的态度,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屠岸贾突如其来的一手,程婴完全没有料到,他推三阻四,几乎引起屠岸贾的怀疑,没奈何只得操起棍子向公孙打去 公孙杵臼更没有心理准备,所以当屠岸贾故意告诉他:“是程婴打你来”时,他禁不住问:“程婴,你划的打我那 ”猛然挨了程婴的拷打,一时头昏脑涨,语无伦次,险些暴露真相 然而,公孙杵臼毕竟识破了屠岸贾的阴谋 毒刑虽然是“委实的难熬”,但他还是咬牙挺住,这是第三个冲突 正在僵持的时候,卒子报告:“在土洞中搜出了赵氏孤儿 ”屠岸贾便停止拷问公孙杵臼,戏剧冲突的焦点就转向各个人物对待这一事件的反应 屠岸贾见搜出了“孤儿”大喜过望,不禁笑了起来,觉得终于战胜了公孙杵臼,达到了斩草除根的目的 于是当着公孙杵臼的面,亲手把“孤儿”剁做三段 程婴见搜出了“孤儿”,心情却极端复杂:有了“孤儿”,消除了屠岸贾对自己的怀疑 赵氏孤儿得救了,全国的婴孩也得救了 但是,这被搜出的孩子,正是自己的骨肉 眼看亲生儿子惨遭杀戮,他不能不心惊肉跳,悲痛万分,“做惊疼科”,“掩泪科”,又唯恐让屠岸贾瞧出破绽 作者通过程婴的动作和语言,把其内心冲突刻画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剑剁婴儿那一刻,程婴强压愤怒的、欲哭不能的、像地心的岩浆似的内心冲突,通过公孙的眼中所见,真切地反映出来 “见程婴心似热油浇,泪珠儿不敢对人抛 背地里捏了,没来由割舍的亲生骨肉吃三刀 ”这种撕裂心肺似的内心冲突比外部冲突更加震撼人心 这是第四个冲突 纵观全剧,各种冲突波澜起伏,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激烈的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结合得天衣无缝,产生了丰富而生动的戏剧效果 人物形象其次,是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剧中的几个正面人物形象,具有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 公主把孤儿托给了程婴,便悬梁自尽 程婴受公主之托,用药箱把孤儿带出宫门 把守宫门的是下将韩厥 韩虽为屠岸贾的部下,但对其挟势弄权、杀害忠良的行为极为不满 程婴掩藏孤儿来到宫门,被韩厥搜出 在此干钧一发之时,韩厥却对程婴说:“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怎肯做卖身求荣的勾当 ”出于对赵氏忠良的深切同情和对屠岸贾的无比愤慨,韩不仅放走了赵氏孤儿,并且为了让程婴“去的放心”,割断屠岸贾追查孤儿的线索而拔剑自刎,用自己的生命奏响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悲歌 公孙杵臼耿介忠直,对屠岸贾的所作所为早已愤愤不平 他和程婴决定一个牺牲亲生儿子,一个献出自己的生命 程婴“出首”,公孙杵臼被屠岸贾捉拿以后,千方百计要逼出赵氏孤儿 公孙杵臼宁死不屈,从始至终骂不绝口 当军士从土窑中搜出的“赵氏孤儿”被屠岸贾连剁三刀死于非命时,公孙杵臼更是义愤填膺,痛斥屠岸贾残害忠良终有报应,然后撞阶身亡 在这位七旬老人的身上,到处都弥漫着一种慷慨忠义之气 除了韩厥、公孙杵臼之外,作者还成功地塑造了程婴这样一个“草泽医生”的义士形象 其感人的举动有二:一是当孤儿被搜之后,他心知孤儿难以保住,对韩厥说道:“将军,你拿将程婴去请功受赏,我与赵氏孤儿情愿一处身亡便了 ”二是屠岸贾当着程婴的面,亲手将假冒赵孤的程子剁为三段 这使程婴处于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精神重负之下,而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他强忍悲痛,始终不露破绽 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程婴忍辱负重、沉着坚毅、视死如归的思想性格特点,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空间跳跃性这部戏完全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从头至尾的叙述,剧情时间跨度很大,长达二十年,呈现出很大的跳跃性 其中有些时间的跳跃性是通过人物的言语交代的 如在楔子中,戏剧一开场屠岸贾就已经灭了赵家三百余口,这时正蓄谋杀害驸马赵朔 而在此之前所发生的一切,剧作者并未详细叙述,而是借助屠岸贾之口简单介绍 之后,剧情就一下子跳到赵朔被逼自杀 虽是简单介绍,却饱含着丰富内容,值得欣赏者去想象和体味 第三折中屠岸贾来到公孙杵臼家,将公孙抓起来严刑拷问 先由屠的部下执棍拷打,公孙不肯招认,屠便令程婴拷打他 公孙说:“打了这一日,不似这几棍子打的我疼,是谁打来 ”这显然是剧情时间的当场省略 本剧中时间跳跃最大的要数第四折了,千辛万苦救下孤儿的程婴开口就说:“可早十八年过去了 ”可见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八年,这十八年中会发生多少事情 然而剧中只一句“可早十八年过去了”就交代过去了 简单的一句话连接了前后十八年的情节,可见时间的跳跃性之大,同时留给欣赏者的想象空间也是相当大的 时间的跳跃性使剧作者能在规定的戏曲体制中灵活地选取最富有戏剧性的场面,以此来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展示剧情冲突,深化主题,从而使戏曲所演绎的故事的内涵更加厚重饱满 语言《赵氏孤儿》在语言表达上显得十分灵动,富有暗示性,并通过暗示的艺术手法含蓄的透露出作者的用意,给欣赏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广阔天地,显示出中国古代戏曲所独有的空灵美这一风格特征 剧中,下将军韩厥痛恨屠的狠毒,同情赵家的遭遇,当他搜出孤儿时禁不住对赵氏孤儿生出爱怜之心,开口唱道:“紧绑绑难展足,窄狭狭怎翻身,他正是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这正暗示了在屠的凶残捕杀下,赵氏孤儿想要活命是多么不容易 他不求舒适,只求“紧绑绑”“窄狭狭”的生存,就连这么低的要求,屠贼都不肯施舍与他 然而韩厥又是有远见的,一句“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道破了天机,他早已预料到孤儿在众多英雄的救护下必定要“成人”,大仇必定要报,只是早晚而已 这也为剧情的进一步向下发展作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引起欣赏者的思考 除此之外,当公孙见到赵氏孤儿时,又爱又恨,骂道:“这孩儿未出生时绝了亲戚,怀着时灭了祖宗,便长成人也则是少吉多凶 他父亲斩首在云阳,他娘呵囚在禁中 那里是有血腥的白衣相,则是个无恩念的黑头虫——你道他是个报父母的真男子,我道来则是个妨爷娘的小野种 ”这一段唱词看似对赵氏孤儿的咒骂,实则是咒骂屠贼忘恩负义,祸国殃民,危害国家;咒骂他身为臣子不知以报效国家为重,反倒热衷于屠杀忠良 同时也表达了对赵家的同情 这种恶狠狠的毒骂,本来就与公孙的心境不符,这就势必使欣赏者对他的咒骂的真实性起疑心 由此,欣赏者就会调动自己的相象力,向更深层次挖掘他的唱词暗示的内涵 《赵氏孤儿》中语言表达的暗示性,使得观众在参与剧情的同时,和剧作者、导演、演员一起完成了这部戏对邪恶势力的批判,并由此不知不觉地勾连了戏剧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填补了舞台现实和生活现实之间的空缺,从而肯定了自己的心理能力 该戏剧除了元杂剧之外,在历史上也先后化身为昆曲、京剧、秦腔、韩剧、越剧、川剧、湘剧、黄梅戏、山西梆子等林林总总的形式 京剧《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基本沿用了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通过屠、赵两家的恩怨,展现了晋灵公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鞭挞奸佞、歌颂正义,在复仇主题下宣扬传统的忠义观 2003年,林兆华改编的话剧《赵氏孤儿》,以现代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解构历史人物,传达作者对于个体关注的现代主题 2010年,陈凯歌电影版《赵氏孤儿》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其主要人物程婴被塑造成小人物,次要人物性格打破了二元对立结构 2012年,由阎建钢执导、陈文贵编剧的大型历史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以影视剧作品的形式通过电视屏幕将这一传统故事呈现给观众 2014年,郑怀兴取材于《赵氏孤儿》创作了京剧《失子记》,作品于2014年发表于《艺海》,2015年7月17日在武汉剧院首演,改名为《程婴夫人》 2016年,经过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众多一线艺术家们独立创新,把《赵氏孤儿》编排成了一部大型的民族舞剧 2018年11月18日至12月2日,希腊国家剧院上演了王晓鹰导演的《赵氏孤儿》,该剧由中希艺术家共同创作、中希演员使用各自语言共同演出 《赵氏孤儿大报仇》是元杂剧中一部优秀的历史剧,也是一部十分有代表性、有很大影响力的悲剧 《赵氏孤儿大报仇》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并在欧洲产生过一定影响,法国文学家伏尔泰在1775年翻译了《赵氏孤儿大报仇》,英国剧作家威廉·哈切特也曾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并在英国文化界引起反响 《赵氏孤儿》于1735年被收录到杜赫德编著的《中华帝国全志》第三卷中,其在海外的改编量、传播度以及影响力也是中国其他戏曲剧本所难以比拟的 在意大利则有以歌剧形式改编的《赵氏孤儿》 1748年,彼得罗·梅塔斯塔齐奥在奥地利皇后的要求下,根据马约瑟的译本创作了《中国英雄》 1774年,德国出现了一位匿名者以《赵氏孤儿》故事框架为基础改编的戏剧 1783年,歌德受马约瑟译本的影响创作《厄尔珀诺》,最终没有完成 波兰的福尔泰勒也曾创作过名为《中国孤儿》的戏剧 除戏剧外,也有人将《赵氏孤儿》改写成小说,俄国作家魏兰德以马约瑟译本为底本创作俄文小说,德国维兰德的小说《金镜》吸收了《赵氏孤儿》的部分情节 2012年,詹姆斯·芬顿为皇莎改写了的英文版话剧《赵氏孤儿》,以西方理性的观点,给予《赵氏孤儿》一个脱俗的解读与崭新的面貌 2021年版《赵氏孤儿》音乐剧剧本选用詹姆斯·芬顿在纪君祥原著上进行的西方改编版本,又由中国导演徐俊进行本土化改编,从而搬回中国舞台 中国近代文学家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赵氏孤儿大报仇》和《感天动地窦娥冤》)剧中虽有恶人交搏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生卒年不详,大都(今北京)人 与杂剧作家郑廷玉等人生活时代相同,为元前期杂剧作家 剧作存目《驴皮记》、《韩湘子三度韩退之》等六种 除《赵氏孤儿大报仇》外,其余五种皆已亡佚 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有“纪君祥之词如雪里梅花”之言,可见其创作以格调雅致取胜